“现在的年轻人股票配资怎么做,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拧螺丝?” 最近刷到某制造业老板在短视频平台的吐槽,评论区炸了锅。月薪 2 万招不到熟练技工,办公室文员岗却有百人竞争,这种魔幻现实每天都在招聘市场上演。 当我们把镜头拉近,会发现这场 “用工荒” 与 “就业难” 的矛盾大戏背后,藏着一个扎心真相:不是工作少了,而是我们的教育,亲手培养出了一批 “看不上螺丝的年轻人”。 一、“农民” 成骂人话,教育正在制造职业歧视链 “再不好好学习,以后只能回家种地!” 这句话,90 后 00 后应该都不陌生。
平壤的晨雾还未散尽,我拖着行李箱走出火车站股票资本分配杠杆几倍合适,一眼就认出了她——在二十几个穿统一薄荷绿民族服装的导游中,唯有她鬓角的紫罗兰发卡歪斜着,像规整乐谱上跳出的不和谐音符。她接过我的拉杆箱时,虎口淡黄的薄茧蹭过我的手背。 “欢迎来到朝鲜,我是您的导游金英姬。”她普通话标准得像是央视主播,嘴角扬起的弧度精确到毫米。后来才知道,这个住在未来科学家大街200平米豪宅的姑娘,已经连续工作158天没有休息。 未来科学家大街的谜团 当大巴驶过统一大街,我指着远处科幻感十足的塔楼群:“英姬同志